陕西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在西部排老末,经济降幅在全国排第一,成了全国跳崖冠军。经过努力,三季度经济虽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今年全国增速的底线6%。10月份数字也不乐观,经济还处在下行状态。陕西怎么才能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呢?
一、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总书记到我省调研,要陕西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也就是说,要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必须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给时任省长讲,陕西处在“一带一路”核心区。省十三次党代会决定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这个定位比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要高,等于把“一带一路”的机遇抓到陕西手里了。可陕西现在不提“一带一路”核心区了,说自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自降为一个普通的省,等于放弃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而重庆在打造“一带”和“一路”的枢纽。沿海开放看深圳、看珠三角、看广东,“一带一路”看西安、看关中、看陕西。陕西处在西部,离开了国家战略,只靠自己低调务实不张扬,是不可能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的。
二、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把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推进西咸一体化,按程序优化行政区划调整,让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务院要把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是“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支撑。原来西安是中国八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成都还是一个中等城市。但四川将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并代管了简阳市,使成都的经济总量几乎相当于两个西安。由于陕西不重视大关中城市群的构建,甘肃就推进天水、陇南融入成渝经济区了。一个省在全国的地位取决于省会城市及其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只有构建了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才能增强对国内外投资者和人才的吸引力。
三、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陕西的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国防科技等先进制造业为标志,甘肃的产业主要是原材料工业,新疆的产业主要是採掘工业和农牧产业。中亚、西亚的产业也都是能源原材料和农牧产业。陕西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遗憾的是,陕西现在打造的五大中心中,没有先进制造业中心。我们的长安号虽然在货运量、重载率和开行次数上成为全国冠军,但运输的货物70%以上是外省的。没有先进制造业做支撑,“三个经济”的发展就不可持续。在欧亚经济论坛上,时任政治局常委提议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和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要建设欧亚经济综合园区,但是至今没有落地。建议将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整合起来,首先建设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将来进一步把经开区、渭北工业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等也纳入进
来,打造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敢做、敢为、敢担当、敢为天下先。要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就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循序渐进,而必须打破常规、强力推动、雷厉风行、跨越发展。陕西几千年来形成的、老百姓都知道的、说起来很上口的四个字“陕西冷娃”,就是陕西能够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的精神。“陕西冷娃”是老百姓调侃的话,上不了桌面。中国语言那么丰富,把它换成书面语言不就成了么。所谓“冷”就不是热,就不是随大流,就不是人云亦云,就不是常人的思维,无非就是一个“敢”字精神,敢做、敢为、敢担当、敢为天下先。这个精神是植根于陕西人骨子里的,融入陕西人血液里的,是几千年形成的陕西人的基因,是真正的陕西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要领导人解放思想,带头敢做、敢为、敢担当、敢为天下先,三千八百万陕西人的“冷娃”精神就能调动起来,陕西就能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重振汉唐雄风,再创昔日辉煌。(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